(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我们认为文旅产业复苏趋势明确,主要依据三大判断:1)疫情对于出行和文旅消费的影响消除,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119.1%,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100.7%。2)国家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导向,文旅产业经济溢出作用强、就业人口多,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业GDP综合贡献占当年GDP 11.1%,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占总就业10.3%,有望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3)根据文化产业评论统计,2022年全国涉及文旅领域的重大项目超3,000个、总投额超3.8万亿元。随着疫情管控放开,相关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带动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
文旅科技融合大势所趋,产业迎来转型机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文旅体验,有望在文旅项目的内容呈现、收入模式、运营迭代成本、营销手段、品牌化五大层面实现优化。文旅科技已在头部景区落地应用,根据我们抽样统计,2022年5A级景区中VR/AR/光影秀/数字文化产品/虚拟人的渗透率分别为25%/14%/46%/37%/7%。我们预计2027年文旅科技融合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6亿元,市场空间宽广。
产业链协同要求更高,项目运营是核心要素。文旅产业链中,项目运营环节直接面向C端,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下能够撬动巨大客流。随着科技在文旅行业的应用,项目协作的复杂程度加大,运营在文旅项目中重要性提升。目前,文旅及相关产业内公司依托技术禀赋和文化产业能力,加大文旅运营方面布局,有望打开成长空间,带来价值重估。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修复弱于预期;局部疫情反复超预期;地方财政紧张导致文旅项目投资进程放缓;科学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政策收紧;市场竞争加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