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月5日元宵节,张淑婉第一次真正见到了十几年前改变了她一生的“秦奶奶”。她口中的“秦奶奶”就是团结报福建记者站原站长秦友莲。2010年,是秦友莲的一个推荐,结下了张淑婉与民革福建省直综合第三支部的深厚情谊,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幼年丧父后,张淑婉被母亲带着改嫁到外乡。虽然家境贫寒,但懂事的她不仅学习用功,而且体贴家庭,经常帮家里干些杂活。小学毕业后,按当时政策规定,她必须回到原户籍所在地上初中。年幼的张淑婉只好一人回到屏南县双溪镇,在屏南二中上学。
2010年1月,民革福建省直综合第三支部的成员来到屏南二中。他们在一次义诊中了解到屏南二中是一所老区中学,困难学生较多,决定到屏南二中开展助学活动。民革党员将从学生中选取30名高中生和6名初中生进行资助。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1500元直至高中毕业;初中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如考上高中将继续资助至高中毕业。
当时,民革福建省直综合第三支部主委周榕已认领了两名学生,他想再资助一名初中生。此时,被认领的学生正陆续离开礼堂,台下的学生们翘首以待。这个时候,秦友莲环视了一遍台下,指着张淑婉对周榕说:“就这位了,她的眼睛很明亮,一定不错!”就这样,周榕开始了对张淑婉的结对帮扶。
一晃十多年过去,张淑婉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从江西赣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来到福州工作,现在一家科技公司从事项目管理,主攻减灾兴利信息化建设。
“周榕主委不仅资助我完成了高中的学习,还一直资助我到大学毕业。平时我和周主委一家一直保持书信来往,假日里周主委还会接我到家里小住一段,就像一家人一样。这些缘分都离不开当初您的牵线。”张淑婉感激地告诉秦友莲。
为了回报社会,张淑婉联系了一些当年一起受助的学生参与到周榕对家乡困难学子的助学活动中,她希望这种牵手能传承下去。多年来,民革福建省直综合第三支部牵头联系的多个支部在屏南县开展的助学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按学年累计,他们至今已资助学生1661人次,金额达296.48万元,受助生已考上大学的有299人,有的还考上研究生,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光与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