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两岸和平,毕生盼望”

2023-02-09 11:14:34 来源:团结报

星云大师


(相关资料图)

2月5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在高雄圆寂。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偶在辞典中看到“星云团”一词,意指“宇宙未形成之前,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又大、又古老、又无际”,他欣赏这种浩大无边境界,故自取法号“星云”,期许自己能像星星在黑暗中给人光明,也取“云在天空飘然不受拘束”之意。

星云大师的一生,虽遭逢大时代的种种考验,却一直努力践行初衷。他出生在战火中,1949年赴台后见证并参与台湾经济和社会发展。1967年,他创建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致力推动教育、文化、慈善、弘法等事业,并将人间佛教弘扬光大于海内外。

星云大师对两岸宗教文化交流卓有贡献。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两岸和平,是其毕生的盼望、最大的心愿。

生逢乱世

江苏江都,是星云大师的老家。他出生于战乱年代,父亲在南京大屠杀中失踪,寻父不着,因缘际会在南京栖霞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弟子。

1947年,他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星云大师带领僧侣救护队70多人赴台。因被诬陷为间谍,一行人被捕入狱,吃尽苦头。后在台湾的圆光寺、灵隐寺、法云寺几经辗转。在绝境中,星云大师开辟一条“以文化弘法”之路,他创作《无声息的歌唱》一书,主编《人生》杂志,并在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传播“佛教必须改革”的观点,即佛教要走出山林,走向家庭和社会。

他还根据年轻人爱唱歌、爱交友的特点,成立了全台湾第一支佛教歌咏队,教授《古文观止》等文学经典。1964年,星云大师在高雄寿山寺内创设寿山佛学院。3年后,他带领弟子在高雄县大树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一块丘陵地上,搬石运土,移山填沟,前后十年,创建了闻名于世的佛光山。

心系两岸

1987年,隔绝数十年的两岸重启交流。1989年,接到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邀请,星云大师率领500多人组成的访问团回到大陆。交流中,赵朴初直言有个“重要心愿”:希望星云大师能对中国佛教事业作更多贡献,能参与到大陆佛教界的工作中。

此后,星云大师为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作出许多努力。2002年,他联合台湾佛教界迎请西安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到台湾供奉,成就两岸交流一大盛事;此后,他还参与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到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博鳌论坛发表演说;并在江苏宜兴复建大觉寺,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赞助南京大学兴建佛光楼等。

其中,一段两岸佛教音乐交流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2003年,佛光山梵呗赞颂团首度应邀到北京、上海表演,次年两岸同组“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至台湾、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回演出,创下两岸佛教交流的新里程碑。促成这一盛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田青回忆指出,在上海演出后,星云大师感叹,五十年前,自己把大陆的“海潮音梵呗”带到台湾,五十年后,又把它带回大陆来。台湾与大陆之间虽然海峡辽阔,但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感情交流,阻隔不了。

捍卫中华文化

“我毫不隐瞒反对‘台独’的想法,因为我生逢乱世……当时生灵涂炭的苦难,时隔八十年,记忆犹新,因此,对于两岸之间,我主张和平,因为战争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2015年,星云大师在为《慈悲思路?两岸出路》一书作序时,再度明确表达了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他进一步指出,“我终其一生,推动实践僧信平等、男女平等、自他、宗教平等的行动。而对于两岸和平、世界和平,则是我毕生的盼望。”

为“去中国化”心忧,星云大师还出面呼吁台湾各界精英、普罗大众,勇敢地站出来,大声告诉下一代,我们是出生在台湾的中国人,以身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为荣,拥有优良的中华文化。

2014年,再度到访北京的星云大师以“中国梦与人间佛教”为题,对“中华文化要加强软实力建设”等提出建言。他还多次表达弘扬中华文化的心愿:希望把自古以来的精彩诗词歌句、座右铭整理起来,为漂泊中的中国人,那些遇到挫折、心理苦闷的人,鼓舞精神。

看淡生死,星云大师在十年前便写下遗嘱《真诚的告白》,用5000多字自述了人生感悟和对佛教的期许、热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他将一切都归于社会,要求身后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

“我对两岸视如一家,我对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星云大师离去,他的大智慧留在人们心中。(郑巧 王捷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