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当前资讯!旅游市场整治需久久为功

2023-02-04 09:27:01 来源:团结报


(相关资料图)

刚刚过去的癸卯兔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长假。七天来各地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文旅市场迎来阔别已久的高峰,知名景区都进入“人从众”模式,有的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收入3758亿,猛增30%,旅游人数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

不过,在市场回暖复苏的同时,多地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乃至画面,让不少游客热情激动的心瞬间凉透,也让该景区及其所在城市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比如西安回民街,一碗面20元,只有短短的六根面条;又如北海,游客被出租车司机拉去饭店用餐,4个菜花费1500元;再如云南西双版纳,平台上游客已成功预订了酒店、宾馆或民宿,待到出发前却被告知无法入住遭遇退单,或到达目的地后,要么被动接受飙升十几倍的价格,要么另寻他处,而此时其他酒店民宿等价格也已飞涨。

旅游市场火爆,人们走进景区、乐享假期、悦赏美景,乐意为诗与远方买单;商家提供相应服务,赚得盆满钵满,这在市场经济时代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但这要在诚信经营的前提下,商家赚合情合理合法的钱。考虑是春节假期,人工、物价等成本增加,价格适当上涨,消费者也愿意为消费体验和高品质服务付费。但这种上涨绝不是价位虚高分量也虚,也不是任性涨价,更不是坐地起价。哄抬物价、变相宰客,本就是见利忘义遭人唾弃;损害合同关系,破坏契约精神,临时涨价毁约,则涉嫌违反法律令人不齿。少数无良商家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心态行欺诈之实践违约之举做宰客之事,既是商业伦理道德的缺失,更是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公敌。此“一锤子买卖”有违公平诚信,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足以让一座城蒙羞。

不管是疫情时期,还是后疫情时代,商家都需要诚信经营。旅游市场做的是长期买卖,不是短线交易。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宰客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更是一种“自杀”行为。价格欺诈等行为只能让自己高兴一时,最终各类新闻曝光、游客用脚投票,伤害的还是商家自身乃至整座城市。那也不是包括广大旅游从业者、城市管理者等的初衷。制造伤害容易,修复伤害则要很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市场需要暖心呵护,更需要长期整治、久久为功。

一是要常态宣传,增强诚信观念。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要采用宣传页、条幅、电子屏、微信、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上门入户进行宣传或开展集中宣讲,净化市场环境,引导经营商户、摊贩等各类市场主体从重视自身商业信誉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角度出发,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为戒尺,良心经营诚信经营,不断提升品质与服务,让“诚信赢天下”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要动态监管,健全投诉渠道。服务群众、强化监管永远在路上。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和属地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充分利用自身扎根基层、贴近百姓、服务游客的优势,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日常监管行动,履行监管职能,在节假日时期则开展重点专项行动。要在举报电话、现场投诉等方式基础上不断拓展完善微信小程序、扫码举报等投诉举报新途径,并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营造让消费者放心,让有序合法经营户称心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及时调查,公开进展情况。让游客满意就是最大的赢家。相关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第一时间对收到的相关投诉举报线索进行细致调查取证工作,并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开相关调查情况,对违法事实证据确凿、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对外公布典型违法案例,以儆效尤,决不让少数人的任性而为、恣意妄为搅乱整个旅游市场。

四是要予以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应规定,对违反法律、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退一赔三。而这种处罚措施对于无良商家来说纯属小菜一碟,即便是退钱赔钱,只要有业务弥补那就必定是稳赚狠赚的买卖。这种极低的违法成本导致侵权毁约事件如春风吹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因此要充分考虑并保障游客的消费体验与感受,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就必须对害群之马严惩重罚,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无限期关停,必要时将其列入从业黑名单,使其在旅游市场无处遁形无法藏身。

五是要合法维权,强化法律意识。成本增加可以适当涨价,但是质量不能大打折扣。面对花样繁多的价格陷阱、侵权事件,消费者绝不能甘吃哑巴亏、助长不良行为。要勇于说不,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以微博、微信、抖音等形式曝光不法行为,也可向当地消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相应行业协会举报投诉,必要时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物质赔偿及精神赔偿。

(作者雷伍华,系民盟江西省南昌市委会副主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