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神木大街上,城市主要街道有公安、武警和群防群治力量相结合的巡防队伍;在背街小巷、居民院落及城乡结合部,有以综治员、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及志愿者……他们让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自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神木市紧紧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夯基础、强弱项、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平安神木、幸福神木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固本培元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资料图)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神木市坚持全盘统筹,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领导小组,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高位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写照。如何巧用“针”,串起千条“线”?神木市以全科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为抓手,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平台为支撑,全面提升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据悉,神木市在中心城区和重点镇镇区以200—400户为标准划分为2401个网格,机关、企业、园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划分为专属网格,就近纳入属地全科网格统筹开展工作,实现了“一网管全域”。同时,每一网格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定奖惩“六定”责任制,网格员运用“善治神木”APP录入基础信息、上报综治事件,各级指挥平台及各相关部门及时分析研判,协调联动,全面提升全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安全托底 筑牢安全发展“防火墙”
在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神木市多措并举筑牢平安“防火墙”,牢牢托稳安全底盘。
近年来,神木市创新普法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普法+”拓宽普法渠道,精心打造“律师在线”“普法王者”“法律书屋”“普法视频”等专栏,积极推进法律“六进”,全面普及法律知识,筑牢社会治理法治基础。强化执法保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警务改革和执法司法,强化执行力度,发出陕西首张“限驾令”、榆林首张“寻车令”,推出“终本”案件“一案一悬赏”制度,司法保障持续加强。
同时,神木市还聚焦突出问题,对安全生产等17个行业领域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对社会治安等8大领域进行集中整治,8类主要刑事犯罪立案数持续下降,现行命案破案率达100%。优化司法服务,成立多个诉源治理工作站、12309检察服务站点,实现了法官工作室、诉源治理工作站、多元解纷工作站20个镇街全覆盖,370个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以最大力度化解矛盾于基层。立足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坚持以法治之力服务社会之治、夯实治理之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 提升社会治理实效
一直以来,神木市钟楼派出所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小办”,创新“互联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支撑,运用“信息化+土办法”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积极融入辖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对邻里矛盾、家庭婚姻、情感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排,逐一进行化解,预防矛盾冲突升级。截至目前,该所录入“互联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应用平台各类矛盾纠纷149件,已化解148件。该所所长白前锋感慨地说,“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也离不开‘迈开脚板勤走基层’的土办法。”
以创新赋能社会治理,神木市先行先试、创新创优,积极解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密码”。神木市以全科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为基础,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信息平台,通过“三级联网”垂直向下分建“四级管理平台”,全力打造“一个终端采集、一个中心共享、一个平台联动”的智慧化社会治理应用平台。打通行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各部门分设工作平台,整合接入9+X垂直系统、12345市长热线、百姓问政系统、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平台,建成“市域全面感知、综治事件流转、全域联动指挥、城市决策分析”等四大板块14个业务应用系统,引领全市市域社会治理协同推进,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管理与协同共治。建立建强全科网格管理服务“云端大脑”,运用空间地理信息、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处理和预判,为市域社会治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助推更高水平平安神木法治神木高质量发展。
市域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神木市将持续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突破口,坚持主动作为、蹄疾步稳,从更宽领域、以更高标准推进平安神木建设,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