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书香校园”扫描|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在这里,阅读有N种打开方式|每日热点

2023-04-23 17:36:19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最美四月天,世界读书日,你心中的“书香校园”长啥样?

“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课本剧比赛、跳蚤书市、师生共读……在众意路小学,阅读有N种打开方式。

01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评选,营造“立体式”阅读氛围

一一班黄星淏、一五班路潇然、二五班高正堂、三三班宋婉瑜……4月22日,众意路小学“书香少年”名单新鲜出炉。


【资料图】

众意路小学教务处主任刘迎菁介绍,每一年,众意路小学都会推出这样的评选,除了“书香少年”,还有“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班级”等评选。

刘迎菁介绍,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争做时代好少年”。其中,每班分别评选出5个“书香少年”、5个“书香家庭”;每个教研组评选出1名“书香教师”参加评选,最终评出10名校级“书香教师”;各班级自行申报“书香班级”,参加学校评比,最终评出2个校级“书香班级”。

每个评选项目都有科学严格的标准。比如,“书香少年”,要求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借书、购书,拥有自己的小书架,一二年级个人藏书不少于20本,三四年级个人藏书不少于40本,五六年级个人藏书不少于60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二年级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三至六年级每天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等。

“书香家庭”,要求家中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有书房或书柜、书架、书桌、台灯等;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每年购买(或借阅)新书不少于5册,家里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低年级不少于10本,中年级不少于20本,高年级不少于30本;“亲子共读” 每周至少有1个小时的时间,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等。

从学生到老师,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集体,该活动已成为众意路小学的阅读品牌之一,为激发阅读兴趣、营造“立体式”阅读氛围注入强大动力。

02小学生化身“书店老板”,跳蚤书市上各显其能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买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

“欢迎光临,随便挑,价格便宜!”

……

4月20日,众意路小学,跳蚤书市如火如荼。

刘迎菁说,该活动是为全校师生搭建的一个以书换书、循环利用、绿色阅读平台,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处理旧书和选择书籍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只见,为招揽生意,孩子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吸睛。其中,各种广告海报创意十足,每个班级风格不一,特色鲜明。为了更好地卖出书籍,有的班级还推出了打折优惠、购书抽奖等活动,还有的班级拿着“商品”四处游说……大家既分工又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这还不算完,很多班级还挑选出专门的同学担当“氛围组”——书摊前,有人拉大提琴,有人吹萨克斯。

“我买了五本书”“我买了三本书”……买到书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坐在操场上翻阅起来。

“我特别喜欢学校的跳蚤书市,对激发阅读兴趣特别有用,毕竟自己费老劲讨价还价买下来的书,怎么能不认真看?”六(7)苏元启笑着说,而且通过这个活动,还锻炼了口才、合作意思、组织能力等,一举多得。

03 故事比赛、经典诵读、课本剧展示,读书可以很“好玩儿”

二八班王雨杰的《军礼》,二三班付苏、鹿筱然的《小萝卜头的故事》,一四班周致远的《少年游击队》……近日,众意路小学开展了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低年级讲故事比赛,孩子们讲述红色经典,共抒爱国情怀。

生动流利的话语、庄严肃穆的动作,孩子们惟妙惟肖、声情并茂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听又动人的故事。

在清新婉转的音乐声里,同学们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讲述了袁隆平、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丰功伟绩,在一声声呼唤声中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他们还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心中炽热的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读书月期间,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众意路小学开展有各具特色的活动:一二年级,讲故事比赛;三四年级,经典诵读;五六年级,课本剧展示。

“活动效果非常好。”五(3)班班主任褚潭潭说,今年,他们班排练的课本剧展示篇目是《将相和》,在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表演力、组织力、合作力等多种能力迸发的惊喜。

褚潭潭说,从角色选取到道具安排再到日常排练,孩子们几乎可以独立完成。排练中,每个参与人员都非常认真,哪怕是一个“镜头很少”的小角色,小演员也会反复排练,毫无怨言,只为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

“对于阅读本身而言,这一形式也非常好。”褚谭谭说,首先,在排练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拓展了文本边界。此外,不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也不是为了做课本剧而做课本剧,课本和课本剧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差距,但孩子们能够把文本中许多形容化的、心理化的表达,借用场景设计、人物对话等技巧,用舞台剧的形式精准“翻译”,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需要对文本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在课本剧排练中,孩子们的知识补充、深度思考、再创作就是最大的收获!”褚谭谭说。

04教师共读、师生共读,交流、引领实现“1+1>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何实现阅读效果的“1+1>2”?

刘迎菁介绍,在众意路小学的老师中,有一项非常有特色的阅读活动——教师共读。

每个教研组会定期共读一本书,期间还会举行交流会,其他教研组老师和学校领导可前来围观。老师们会通过各种形式分享感受、表达看法、碰撞观点。

不仅如此,教研组之间还开展有“图书漂流”活动,各组之间相互“安利”好书籍、共享好书籍。

“这一形式对老师们的成长非常有利。”众意路小学语文老师、教科研主任龙会敏表示,教师共读为老师们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在交流和分享中,老师们对一本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吸收了不同维度的思考。

除了教师共读,学校还开展有师生共读活动。老师为学生们推荐书单,引导孩子们科学高效阅读。配合阅读,还有相应的评价单、习题,确保阅读的“闭环”。

“通过这一活动,有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老师们说。

05学校活动行之有效,班级活动特具特色,家长点赞学校阅读氛围

既有“统一动作”,又有“各放异彩”。

三(6)班班主任李伶博老师依托家长群开展了共读活动。家长们共分为4个小组并自愿报名成为“阅读使者”,担当志愿者的角色,李伶博和阅读使者们一起定期列出书单,组织家长们分享心得和体会。起初,有些家长因工作忙难免缺席,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家长们尝到了阅读的“甜头”,积极性明显提升,如今,三(6)班的阅读氛围拉满。

“众意路小学的阅读氛围非常好,很荣幸我的孩子能在众意路小学学习。”家长苗剑芬说。

苗剑芬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达人”,在她的家中,卧室、客厅、书房甚至卫生间架子上都是书。在她看来,阅读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她的影响下,儿子许宝文酷爱读书,“我的理想就是读书破万卷。”小家伙儿志气满满。

在苗剑芬看来,除了家庭营造的氛围,学校对阅读的重视对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也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众意路小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环境,为它点赞!”苗剑芬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