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云南省普洱市拍摄到一个象群中6头幼象同框觅食的罕见画面。
【资料图】
据当地亚洲象监测员介绍,这个象群一共有18头象组成,包括2头成年公象,10头成年母象。6头幼象中,年龄最大的4岁左右,最小的仅有1岁左右,幼象占了整个象群的三分之一。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普洱市是野生亚洲象在我国主要的栖息地之一。监测结果显示,最多的一天,共有181头亚洲象同时在普洱市境内活动,而常年活动在普洱市的野生亚洲象有127头。
监测同时显示,近三年来,生活在普洱市的野生亚洲象出现了“婴儿潮”现象,10个主要的象群中,每个象群都有小象出生。
云南亚洲象种群进入快速增长期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热带森林的旗舰物种,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我国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介绍,亚洲象是典型的群居动物,有较为复杂的社群结构,可以分为家庭、家族、氏族和亚种群4个层次,分别指成年雌象及其子女组成家庭;两个或多个姊妹雌象及各自子女组成家族,家族即人们常说的象群;多个家族可能会在短期内聚集形成氏族;亚种群则指同一区域内的各氏族总和。
“一个家族通常有8到15头野象,由最年长的雌象担任家族的首领,引导象群迁移、觅食和休憩。”陈飞说,当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规模,血缘关系较近的姊妹或母女会带着自己子女成立新的家族,寻找新的栖息区域,所以象群会有分家的现象。
“野象分家、合群都是正常现象,是为了满足个体及群体更好地生存繁衍。”陈飞介绍,亚洲象体型庞大,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多,所以要不停地迁徙以觅食、寻找水源和补充盐分的“硝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家族可能会与别的家族合群,然后再分开。
“野象分家”反映出我国野象健康繁衍。2018年,同步监测发现云南野象数量约293头。而到2021年底,云南野象数量增长到360头左右。
2021年“短鼻家族”在北上途中产下两头小象;2022年初在野象谷活动的4个象群产下6头小象,在普洱市江城县活动的象群新添了4头小象……一线监测员反馈,活动在西双版纳和普洱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群,近年来几乎每个象群每年都有象宝宝出生。
云南省林草局局长万勇说:“在全球亚洲象数量减少的大趋势下,云南亚洲象种群正进入快速增长期,象群出现了‘婴儿潮’。”
来源:综合新华社、解放日报
编辑:胥兵
责编:段忠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