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向阳生长”

2023-01-14 10:15:46 来源:团结报


(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作出系统部署。《意见》确定了与“双减”工作进度基本一致的非学科类培训治理目标:力争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各地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不错成效,相继停止了九大学科类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问题开始日渐凸显:一些机构资质欠缺、质量难以保证;一些机构过度营销、抢占市场,无端制造焦虑;一些机构趁机抬价,扰乱行业发展秩序……种种行为极大侵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严管学科类校外培训并不等于放纵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如果不能及时强化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规范监管,那么曾经在学科类校外培训领域出现过的一些乱象,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中一样会出现。况且,目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已经出现了野蛮生长的迹象,甚至出现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编程班。兴趣特长班逐渐变成新的学习班,玩耍成为一项新的学业负担。

可以说,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已成为“双减”工作治理中的新难点,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发展势在必行。在这种新情形下,《意见》的出台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务实性和必要性。只有规范监管,才能使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向阳生长”,更好满足中小学生对艺术、体育等多样化学习需求,发挥出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首先,进一步理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机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种类繁多,行业属性突出,培训方式又包含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其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除了明确主管部门、准入门槛、设置流程外,还要进一步明晰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解决当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审批的难点问题。

其次,进一步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日常监管。规范治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要打好“持久战”,关键是要加强日常监管。一方面,教育等多部门要强化协同监管,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监管新模式,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力量,实现政府监管与行业自治相结合。

再者,进一步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惩罚机制。要让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回归“育人本位”,除了依靠机构自律外,还应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倒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稳步推进规范化运营。这需要健全惩罚机制,完善处罚措施,提高处罚力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