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文化自信自强要从深挖并弘扬地域文化做起-最新资讯

2023-01-09 10:28:27 来源:人民政协网


(资料图片)

两宋时期,在宁波三江口,一艘艘商船满载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启航销往世界各地。返航时,又将装载着世界各地的香料、宝石、玛瑙等异国商品带回来,销往中国内陆地区。宁波凭借河运、海运的交通优势,成为中外商贸大埠。贸易与文化在两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繁盛高度。 “大运河” “海丝” “宋韵”这三个维度交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美的城市特质时空矩阵,形成了独特的宋代“大运河——海洋”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身特色丰富与拓展着中华文化。文化自信自强,首先要从深挖并弘扬地域文化做起。1月5日的宁波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宁波市委会作了“深挖河海文化 彰显港城宋韵气质”的大会口头发言,呼吁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高效开发河海文化中的宋韵元素,进一步擦亮港城文化标识,提升宁波都市辨识度。

宁波作为滨海都市,与其他滨海城市相比,存在定位不清、特质不明、辨识度不高等问题。那么,怎样挖掘和打造宁波的都市辨识度呢?在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强国看来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那么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化更是名片和风骨,是长久发展的凝聚力和支撑力。文化是民盟的主界别,在文化助力城市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责无旁贷。

民盟宁波市委会由此将“‘挖掘弘扬大运河-海洋’宋韵文化”列入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实地调研文化遗址群和大运河(宁波段),广泛收集文化史料,对宁波海丝申遗深入研究,考察古城古址和诗词所提场景等等,聚焦“海丝、大运河宁波段、宋韵”三个文化关键词,做深做实调研课题。

课题调研组调研奉化博物馆

宁波市区的月湖据传与贺知章有密切的关系,调研组原本希望寻找贺知章描写月湖的诗词,却无意中发现了范仲淹写的《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一诗:“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祥集。”无心插柳为讲好宋韵文化故事寻得依据。“文化光有遗址遗迹不够,我们希望能从衣食住行中加以丰厚,使我们的文化更为雅俗共赏,活色生香,更具备落地可实践性。” 民盟市委会文化委员会主任、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馆长严辉如此表示。她作为课题调研组组长,率队赴市文化馆,调取了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目录,经仔细检索研究,发现有二十余项技艺、节日等自唐宋盛行,在宋代达到空前繁盛,经过大运河与海丝贸易远销海外,例如“黄古林草席”“骨木镶嵌”越窑青瓷及瓯乐等等。这些技艺、食物、节日均能与古镇打造结合,实现技艺传承与发展。唐宋时期,宁波(明州)淡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所产的淡菜、蛏子、石首鱼(黄鱼)早已成为贡品,宋代宁波的海鲜已经名震海外,粗略统计就有黄鱼、梅鱼、乌贼、海鳗等几十种,更有雪菜大汤黄鱼、炝蟹、蟹酿橙等。史料记载,南宋临安市场,以各种方法制作的海鲜菜肴上百种,多以宁波海味制作,这些均可成为复盘宋代菜系的素材。

民盟市委会课题调研组开展“宋韵雅集——宋瓷鉴赏”活动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座谈、一次次考证,民盟市委会终于将相关问题梳理清楚。宁波河海文化中的宋韵元素虽多,有关港口行政管理、海外贸易、外交事务等方面的珍贵文献,也留下了范仲淹、王安石、陆游等宋代历史名人的文化足迹,但由于研究薄弱,讲文化故事“有口难言”,海丝文化的号召力也不强。大运河、海丝、宋韵各类文化缺乏有机勾连,管理碎片化、系统性不强、效率不高,城市整体文化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不强。

深挖河海文化,彰显港城宋韵气质。民盟市委会建议加强文史研究,挖掘宋代河海文化价值。加快推动文史研究考证工作,系统梳理相关史料,开展贯通古今的综合研究,明晰宁波河海文化的来龙去脉,讲清现存遗址遗迹的前世今生,从世界文明交流角度定位宁波宋代河海文化影响,增强文化凝聚力、竞争力。

只有活化遗产保护,才能焕发宋代河海文化风采。民盟市委会抓住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契机,整合宁波现有文化遗址遗存资源,“串珠成线”“织线成面”,延展河海故事的深度、广度和生动度,提升宁波整体文化的辨识度,讲好宁波宋代河海文化故事。加强监管部门的工作合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保护开发格局。为了点燃宋代河海文化激情。民盟市委会还建议盘活文化资源,谋划特色项目,增强互通体验,打造现象级文化IP产品,点燃宁波城市激情。(通讯员 董瑞 记者 鲍蔓华)

最近更新